今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青浦新城在市新城办和区委、区政府总体部署下,依据《关于促进和保障“五个新城”建设的决定》和《深化推动新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举措》等政策,研究制定了《2025年青浦新城发展行动方案》,锚定目标,奋力一跳,努力推动新城高质量发展踏上新征程、按下快车键、跑出加速度。
青浦新城规划面积91.1平方公里。按照“立足上海大都市圈、引领示范区、辐射长三角的独立的综合性节点城市”的发展定位,着力构建“一核聚能、两带融城、三片示范、蓝绿叠韵”的总体空间格局,聚焦“一个中心、三个片区”的1+3重点发展区域,举全区之力打造青浦新城。
一、锚定发展目标,明确工作方向
青浦新城深入践行“人民城市”理念,深化“新城发力”战略,对标“高颜值、最江南、创新核、温暖家”的发展愿景,聚焦“1+3”重点区域(1是新城中央商务区,3是城市更新实践区、未来城市样板区和产业创新园区),秉持“产、城、人”融合发展思路,全力打造“一城两翼”活力型服务枢纽。在发展过程中,强化与东侧大虹桥和西侧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的联动,实现资源共享与优势互补;夯实产业根基,壮大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提升城市功能品质,营造宜居宜业的环境;回应市民需求,增强市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二、坚持全面发力,提升城市品质
第一,着力加强产业引领,筑牢发展根基。一方面做强产业细分赛道,围绕“北斗与低空经济”,落实青浦新城特色产业细分赛道“七个一”专项工作、打造一批新兴产业应用场景。另一方面集聚产业生态资源,持续完善产教融合资源布局、用足用好现有产业政策、优化新城产业发展环境。已经与复旦大学签署深化合作协议,在新城共建复旦青浦创新中心。
第二,着力提升城市功能,打造品质新城。一方面提升公共服务能级,积极推进基础教育创新发展、深化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优化新城公共服务资源配置、积极推动新城文旅商体展农协同发展,中山医院青浦新城院区(一期)已于3月底顺利结构封顶,预计明年正式投入使用。另一方面增强城市空间品质,完善新城综合交通体系、优化新城住房保障体系、提升新城生态环境品质,青浦新城绿环一期13公里已经贯通,二期23公里贯通道也已开工建设,青浦新城站作为“三线换乘”枢纽,年内基本完成主体结构建设。
第三,着力强化要素保障,推动资源集聚。一方面多措并举加快各类人才导入,加强对人才的落户、安居、医疗、子女教育等方面的支持保障。另一方面加快城市更新拓展新城发展空间,推动香花桥街道城中村改造项目启动征收签约,加快老旧小区改造工作,推进新城范围商务楼宇资源盘活利用。
三、聚焦重点区域,加速蝶变跃升
新城中央商务区——全力打造长三角企业入沪第一站,推动商务区破局出圈、快出成效。围绕总部研发核心区建设做好产业导入,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重点发展方向,加快招商推介和在谈项目落地,启动青浦之芯岛综合开发。围绕新城绿色客厅建设做好场景打造,沿上达河生态活力廊,推动骨干交通网“两横两纵”项目开工,加快勾勒水韵、绿网、蓝脉相融合的新城绿色客厅轮廓。围绕培育青浦新城IP做好活力引入,上达书院投入文商运营,完成外青松公路沿线环境整治提升,整理释放出200亩左右空间,举办草地音乐节活动,倾力打造“上达活力秀场”,提升新城形象,增强城市活力。
城市更新实践区——利用好老城厢文化底蕴,推动老城焕新,讲好青浦故事。今年,老城厢旧城区改建项目已经全面转入开发阶段。加快推进老城厢开发,加快“T”形水轴示范样板区建成,计划在5月份局部向市民开放。加快万寿塔路、漕舸东路等道路和绿地配套工程开工建设。深入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完成老城厢历史风貌文化研究、开展历史建筑方案评估,完成面粉厂、水泥厂、水城门等区域环境改造提升。推进示范区线新城南站建设,加快项目顺利开工建设,打造“青浦城南创意门户,站城一体美好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