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生产力是全球化的新质生产力。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在引领全球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中国绿色产业发展带来的巨大深耕空间和发展潜力也正在惠及多国企业。
“在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上,我们分别有2025目标、2030目标、2040目标,就是逐步要在全球全产业链实现净零排放。”惠普大中华区副总裁、政府事务与公共政策部总经理郑红在此前举行的绿色中国·绿色产业投资合作主题活动上介绍,但这样的目标并非单独一家企业努力就可完成,更重要的是要跟产业链上的伙伴一起实现低碳。
进入中国市场41年来,惠普在中国开放的环境中得到了良好的发展,仅重庆产出的个人计算机(PC)产品就占到了惠普全球产量的80%~90%。为更好地实现低碳,惠普与所有核心的供应链企业每年都制作了绿色减排评分表,以督促合作企业实现共同的减碳目标。遇到”拖后腿“的企业实行优胜劣汰,使产业链达成最终的优化。
“今年3月,我们的首席执行官曾直言中国是惠普全球最大、最具活力、最重要的市场之一,惠普对中国的快速发展、蓬勃创新和巨大市场潜力充满信心。”郑红表示,惠普始终秉承在中国、为中国的战略,坚持技术创新为先导,带动产业链企业更新先进技术,继续支持中国电子产业的加速布局、输出企业的科技力量和管理人才,提升产业链的整体价值。同时,惠普也通过数字科技创新,加快绿色实践,持之以恒地从产品服务运营、供应链等方面践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助力中国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自2003年在中国上海成立首个代表处以来,日本优尼进入中国市场有20多年。最近,公司在苏州设立了其在中国的首个高端精密微焊接实验室,以便更好地为中国电子信息、工业控制半导体、微组装、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的企业和研究机构,提供整体的微焊接解决方案和售后服务。
日本优尼中国区首席执行官李泽民表示,随着中国电动汽车渗透率的快速增长以及中国半导体产业的高速发展,企业的客户也实现了快速增长。在快速发展的同时,日本优尼也立志于绿色中国、绿色产业的合作发展,其开发应用于电子信息、半导体、新能源汽车及汽车电子的最尖端的激光锡焊机器人,系统本身与传统的工艺设备相比大幅度降低了能耗,提高了客户的生产效率和品质,被广泛应用于节能降耗的应用场景和终端产品的生产线上。
氢能是清洁能源转换的重要载体,未来在工业、能源、交通等领域有很大的基础作用。据空气产品中国区副总裁冯燕透露,未来蓝氢和绿氢将成为企业重要的发展方向。目前,在河南郑州和湖北武汉,空气产品公司正在建设两个最先进的液氢加氢站,并有望在今年投入运营。
“20多年前,我们在上海建立了亚洲研发中心,目前公司在焊接领域、冶炼领域、纯氧燃烧领域、食品加工领域的解决方案都取得了非常好的落地实践。”冯燕表示,氢能全产业链协同发展非常重要。空气产品作为氢气制造商主要从事氢气的制造、储运、液化和加注等前端基础设施配套发展,但市场还需要车、燃料电池、市场、用户等后端的发展。未来,空气产品将在中国市场与合作伙伴一起探索更多发展机遇,提升技术研发能力。
近日,法国苏伊士集团和山东公用携手成立合作公司,在济宁市新材料产业园投资、建设及运营一座日处理能力达1万立方米的污水处理厂。该项目获授予30年的特许经营权,将对高盐污水进行处理,为园区内的工业企业提供生产用水并致力于实现污水100%回用。
这是法国苏伊士集团对“中国市场是最重要的国际市场”的又一生动诠释。进入中国市场50年来,该集团为中国19个工业园区提供了环境服务。去年,更是帮助万华化学集团在山东烟台设计了一座海水淡化工厂,这是该集团在中国首个工业废水循环使用海水淡化项目,每年将节约3600多万吨淡水。
苏伊士亚洲区政府事务和公司战略部经理赵文恺介绍,法国总部非常看重中国市场的发展的原因,不只因为中国环保市场规模大,更重要的是中国政府对生态环保的重视。“他们感受到中国政府环保监管严、标准高,有些环保标准甚至比欧洲发达国家还高。希望未来苏伊士在中国市场能有更多投资项目。”
沙特阿拉伯阿吉兰兄弟控股集团是最早进入中国的沙特私营企业之一。在阿吉兰兄弟集团投资总监侯渊看来,中阿双方在绿色产业领域的合作仍有可改进的地方。“沙特对绿色认证方面的内容特别专注。例如,在与中国合作时,就明确提出需要有碳排放足迹的追踪。中国绿色产业在监测等方面,还有可改进的空间。”
美国艾地盟(ADM)公司在中国已有9家工厂,该公司可再生农业最大的特点就是全产业链的管理。艾地盟政府关系总监朱波表示,实现可再生农业就是利用公司在产业链上的优势,从种植、收储、运输、加工到配送全过程,为终端客户在碳排放核算上做一些量化的依据,同时帮助他们降低产业链的碳排放。
据朱波介绍,在生产端,艾地盟会与农户签订种植协定,指导他们按照可再生农业标准进行精细化的田间管理。完成收购后,公司在仓储加工和运输环节通过多重手段严格管理碳排放,包括使用绿色能源来驱动生产和运输单元,同时使用二氧化碳的捕捉和储存技术,减少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并与第三方机构合作,监测并认证相关过程中的环境影响,出具报告,以便下游客户统计出自身产品对环境的影响。
处于绿色转型发展关键期的中国,正在用“绿水青山”与众多在华发展的外资企业携手描绘共赢的“金山银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