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难、融资贵,曾是制约企业发展的 “拦路虎”。如今,在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这一难题有了全新破解方案——商务区管委会推出的 “虹桥专项担保政策”,以精准化、便利化的服务,为企业成长搭建起坚实支点,让金融活水真正流向实体经济,助力企业在高质量发展赛道上加速前行。
政策精准发力 聚焦产业导向 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2023 年,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管委会在市融资担保中心支持下,联合交通银行、上海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等多家金融机构,出台《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企业专项担保业务实施方案》,正式推出 “虹桥专项担保政策”。
该政策紧扣商务区 “五型经济” 发展导向,重点扶持总部经济、贸易经济、会展经济、服务经济和数字新经济等类型企业,全力支撑企业 “走出去”。在具体支持力度上,政策为重点企业提供单笔最高 3000 万元的贷款额度,并对符合条件的企业担保贷款给予 50% 利息补贴(最高 20 万元)及担保费全额补贴,从根本上降低企业综合融资成本。
截至 2025 年 7 月底,政策已累计推荐千余家商务区企业获得支持,带动 14 亿元融资规模落地,落实补贴专项资金 650 万元,精准滴灌的金融活水,正持续为企业发展注入动能。
服务创新突破 “免申即享” 让企业 “无感” 获红利
“不用自己跑流程、填材料,政策红利主动找上门”—— 这是虹桥专项担保政策最受企业好评的亮点。政策创新推出 “免申即享” 服务模式,通过政银深度协同,让数据 “跑腿” 代替企业 “跑路”,实现政策落地 “零障碍”。
依托融资担保信息系统,管委会与金融机构紧密联动,动态、精准定位符合条件的企业,无需企业自行申请。管委会定期更新支持企业范围,确保服务覆盖及时;合作金融机构则根据定位信息主动上门对接,不仅快速完成审批放款,还全程代办贴息贴费事宜。企业只需确认相关数据,即可 “无感” 享受政策红利,真正实现 “省心减负”。
这种政银合作模式,成功打通了政策落地的 “最后一公里”,让金融支持精准直达企业 “手心上”,为企业驶入发展快车道提供了 “加速度”。
成效落地生根
从 “政策文本” 到 “发展动能” 的跨越
专项担保政策的生命力,在企业的成长与突破中得到充分彰显。从出海拓市到产能升级,从产业链打通到信心提振,政策为企业解决了实实在在的难题,更点燃了发展新希望。
赋能企业“走出去”,抢占全球市场
上海亿电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深耕电力与数字化融合领域,在关键设备采购的节点上,建设银行快速响应,仅用数个工作日就完成审批流程,发放流动资金贷款。作为首家在巴西投资干线电网的中国民企,亿电通借助政策支持,不仅成为巴西国家干线电网绿地项目的核心参与者,更支撑了当地奥运会、世界杯等国际赛事的电力保障,让中国产能在全球竞争中站稳脚跟。
降低融资成本,推动产能跃升
福蕾网络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在上海银行支持下,依托 “利息 + 担保费” 双补贴政策,将融资成本降至1.5%。借此实现生产线升级后,企业营收迎来爆发式增长 ——2024 年突破 2800 万元,2025 年上半年已超 2000 万元,政策红利直接转化为发展实效。
打通产业链,助力产业循环
上海沐冻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曾因资金瓶颈制约发展,管委会得知后迅速联动交通银行,为企业发放 500 万元贷款,成为其首家授信银行。这笔资金不仅帮助企业优化全国冷库资源调配,更打通了农产品供应链,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实现了企业发展与社会价值的双赢。
提振企业信心,拓展业务新局
上海靖昌信息技术工程有限公司因缺少资金难以承接千万级新订单,交通银行两周内完成 250 万元流动资金贷款审批发放。有了资金保障,企业果断承接南宁农业弱电和灌溉工程,成功打开发展新局面,政策成为企业敢闯敢干的 “定心丸”。
从惠企理念到助企行动,从政策条文到发展动能,虹桥专项担保政策正以 “及时雨” 般的精准服务,让越来越多企业在 “免申即享” 的便利中减负前行。未来,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将持续深化政银协同,让金融活水更精准、更高效地润泽实体经济,为企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