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力中国调研行 | 虹桥双中心赋服务创新织就"出海无忧网”

发布日期:2025-09-11     来源:上观新闻

9月10日上午,“活力中国调研行”探访虹桥海外发展服务中心与国际人才服务中心,见证“活力中国”的强劲脉动,一条条企业“出海”的生动轨迹,勾勒出长三角开放枢纽的“十四五”奋进图景。

点上开花:小切口里的开放大文章

在虹桥国际人才服务中心,大厅内3台24小时运转的港澳智能签注机吸引了记者注意。插入通行证、指尖轻点,3分钟立等可取——这源于一条市民留言的“神速响应”。“过去办签注要请假跑窗口,现在下楼喝咖啡的空档就搞定!”在虹桥商务区办公的黄先生感慨道。

不远处的虹桥海外发展服务中心,记者获悉选择“扎根”虹桥的上海诚联帮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1:817”的人效配比令人惊叹。该企业依托服务体系与科技积累,在借助虹桥商务区引领作用的同时,与中国上海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虹桥园区内的行业龙头企业形成产业协同,创造性地将流水线模型引入事务流程,实现“1名自有员工服务817位外包员工”的行业领先人效配比,首次对外投资便落子印尼。“ODI审批曾让我们头疼,虹桥服务窗口全程‘陪跑’,主动协调市级审核部门沟通反馈意见,让审批周期大幅缩短,资金出海一路畅通。”诚联科技海外事业部门负责人潘孔忍说。

一碗牛肉面的“出海”故事更显温度。陈香贵兰州牛肉面从上海弄堂走向柏林街头,开放式厨房里拉面飞舞,成了当地“排队王”。“虹桥的供应链总部是我们全球化的引擎。”创始人姜军说,“如果说过去我们看重的是虹桥作为国内大循环中心节点,帮助我们布局全国,那么现在更进一步,虹桥担当着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链接的角色,将为我们布局海外提供更大助力。”

线上贯通:从“单兵突围”到“集团作战”

企业出海的每一步,都有“虹桥模式”护航。在加纳首都阿克拉,安徽飞鹰汽车零部件公司与当地企业合资建厂,首创“中方技术小股+本土资本大股”架构,为非洲首个民族汽车品牌“贝壳牌”提供核心部件,实现“本土化生产 + 全球化销售”双驱动。“过去单打独斗,现在抱团出海!”在虹桥海外发展服务中心负责人介绍道,通过编制加纳新能源白皮书,推动中国标准落地;搭建区块链跨境贸易中台,实现“四流合一”降本增效。

风险防控同样跑出“加速度”。浙江某企业遭遇东欧买家拖欠500万货款并取消20%订单时,虹桥海外发展服务中心紧急联动“走出去”合作伙伴中国信保迅速启动协同机制:通过平台资源网络调动海外渠道,第一时间介入债权核实。2025年1月春节前,该企业成功收到首期赔付款,及时缓解资金压力,保障供应链运转。这是‘政府搭台、机构联动’的胜利。

面上成势:长三角腹地托举全球棋局

“这里不是地理意义的‘桥’,而是产业协作的‘价值枢纽’。”虹桥管委会工作人员向记者展示成绩单:

一站式功能整合。人才服务中心首创“海外人才直联平台”,外籍人才永居证与驾驶证“多证联办”,1.3万人次外籍人才受益。海外发展服务中心研究发布“虹桥出海图谱”,围绕海外风险防范、国际投资并购、国际信用查询、国际法律合规、海外产业园区等环节,落地“Aura投资去哪”“小威Al+|境外投资”等功能;发布《“走出去”合作伙伴服务手册》,集聚各级各类专业化合作伙伴,建立“高能级伙伴-核心伙伴-合作伙伴”的多层次合作体系,为企业提供“信息咨询、项目投资、专业服务、风险防范”全生命周期出海解决方案,全力打造专业服务机构集聚区。

长三角资源协同。除了在长三角地区共同推进综合信息平台、公共资源供给、专业服务支撑、涉企宣介培训、经贸洽谈对接、人文交往交流等工作,还支持举办长三角汽车零部件企业开拓国际市场交流会、长三角生物医药及原料药企业开拓国际市场交流会等活动。落地了“徽商出海服务中心”“苏商出海虹桥沙龙”“大虹桥医械出海联合体”“虹桥海外发展服务中心G60出海服务中心”等合作机制。如今已联动46个国家130余个境外经贸合作区,发挥虹桥海外贸易中心功能,以43个国际经济组织联系全球超过150个国家和地区。

跨境流动便利化。海外发展服务中心设立首个“跨境电商+产业带”先行区,上半年吸引121家跨境电商上下游企业入驻,累计出口交易额达16.09亿元,交易单量超1069万单;全球创新要素供应链平台(InnoMatch)联通全球400万科技企业及150万中国企业数据库,促成国际技术转移金额达11亿元并打造长三角首个“华东版权服务流动工作站”,提升海外维权援助基地服务功能,形成服务案例8件。

当加纳工厂流水线轰鸣,当柏林中餐馆蒸汽氤氲,当印尼的ODI批文高效流转,世界看见的不仅是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韧性,更是长三角腹地通过虹桥“支点”撬动全球市场的开放智慧。正如那碗从虹桥“起飞”的牛肉面所印证:开放的温度与力度,终将让世界同享发展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