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政策: 为促进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以下简称“临港新片区”)商业的聚集和可持续发展,吸引和培育高品质商业主体,提升临港新片区商业品质和能级,营造良好的商业营商环境,打造开放创新、智慧生态、产城融合、宜业宜居的现代化新城,根据《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总体方案》(国发[2019]15号)、《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管理办法》(沪府令19号)和《关于促进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高质量发展实施特殊支持政策的若干意见》(沪委发[2019]20号)等文件精神,结合临港新片区实际情况,特制定《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促进商业发展若干政策》。
支持社区农贸市场、基本商业配套建设,解决居民日常生活需要,提升居民生活便利度。支持引入各能级、高品质品牌商业,助力临港新片区商业能级提升。
文化政策: 为贯彻落实《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管理办法》(沪府令19号)和《关于促进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高质量发展实施特殊支持政策的若干意见》(沪委发[2019]20号)的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大对临港新片区文化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特制定《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促进文化产业发展若干政策》。
支持临港新片区范围内影视、演艺、数字文化、艺术品、创意设计、出版、文化装备制造等文化产业发展,促进文化与旅游、体育、科技、商业、金融、贸易等产业的融合发展,打造具有国际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
旅游及体育政策: 为促进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以下简称“临港新片区”)旅游、体育产业高品质发展,培育新模式、新业 态项目,举办高水平、专业化活动,丰富城市服务功能,打造高品质生活,推动国 际化发展,将临港新片区建设成为开放创新、智慧生态、产城融合、宜业宜居的现代化新城,根据《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总体方案》(国发[2019]15号)、《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管理办法》(沪府令19号)和《关于促进中国(上海)自由贸 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高质量发展实施特殊支持政策的若干意见》(沪委发[2019] 20号)等文件精神,特制定《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促进旅游及体育产业高品质发展的若干政策》。 支持工商注册地、实际经营地和财税户管地在临港新片区产城融合区(386平方公里)的旅游、体育产业领域企业、机构和与之相关的配套服务企业、机构,以及经认定后可列入支持范围的与旅游、体育产业相关的重大项目和品牌活动。进一步加快临港新片区旅游、体育产业发展,打造国际城市新地标,形成高端品质新样板,汇聚体旅行业新资源,注入休闲度假新活力,创造综合环境新高度,建设活力、开放、精致、生态的休闲旅游与体育产业集聚区。
投资优势: 2020年,临港新片区陆续颁布了商业、文化和旅游体育等一系列重大利好政策,在促进商业的聚集和可持续发展,吸引和培育高品质商业主体方面发挥了重要的推进作用。临港新片区产业的快速集聚、人才的大量涌入,旅游业的高速发展,以及产城融合、宜业宜居的城市建设,都为商业的发展和繁荣提供了有力支撑。目前,在临港新片区产城融合区386平方公里范围内的主要商业资源和基础商业网点布局主要在以下六个片区:环湖三环片区、申港大道居住片区、高校片区、芦潮港片区、泥城镇片区及书院镇片区,组团式发展形态初步呈现。目前,临港新片区拥有中大型商业综合体5家,酒店26家。
临港新片区举办过国际标杆性的世界水上摩托锦标赛、OP帆船邀请赛、国际女子帆船对抗赛、UIM世界
XCAT摩托艇锦标赛等专业赛事。滴水湖迎新跑、阳光音乐节、滴水湖铁人三项赛、临港海洋节等品牌活动也在临港新片区活力上演。2018年、2019年,临港新片区连续举办了两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创新是临港的基因,临港新片区将成为科技创新的起源地与创新思想的策源地,未来将是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学交流平台。临港新片区将打造成为上海市城市副中心,伴随着临港新片区的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内外龙头企业集聚新片区,未来还有更多的商业、文化、旅游项目正在加紧布局,临港这座旅游和消费目的地城市正在崛起。
招商重点: 临港主城区以“要素聚集、产城融合、示范引领”为着力点,大力引进现代服务业(旅游会展、文化创意、商贸金融)。秉承上海开放包容的城市品格,融入世界舞台,拥抱国际多元文化,营建多彩生活,打造多元文化碰撞的先锋地。临港新片区将最尖端的技术与产业、艺术、生活相融合,打造未来技术展示的试验场。通过东方与西方、传统与未来的多元交织,激发形成新片区独有的个性与魅力,促进文化发展,实现地区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