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航空

支持核心技术和产品攻关:                    每年由临港新片区管委会根据国家、上海市等产业和科技创新要求,围绕发展大型客机、航空发动机、无人机和微小卫星等聚焦前沿科技研发,以突破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关键基础材料、先进基础工艺、产业技术基础为目标,征集航空航天领域产品需求、遴选优质项目,面向全球招标悬赏任务承接团队。根据项目需求和专家评议结果,对承担并完成核心技术突破任务的单位(或联合体)给予该项技术研发费用最高50%的资助。

支持全球协同布局重大项目                    以大型客机和民用航空发动机为核心,加快放宽注册资本、投资方式等限制,支持具有国内外竞争力的航空航天类机构设立研发中心和投资产业化项目,具体奖励、支持措施由临港新片区管委会专项审议确定。

支持全产业链发展和产业集群建设                    支持引进和培育一批在国内外航空航天产业占有一定市场份额的骨干企业和中小微企业,加速集聚基础研究、技术开发、产品研制、实验验证等配套机构和产业项目,形成产业集聚和协同发展效应,推动总装交付、生产配套、运营维护等航空航天全产业链发展。对实到资本金5000万元(含)以上的企业,经评定按实缴资本的3%-5%给予奖励,同一企业最高1000万元。奖励金额按照首次达到上述标准时的实缴资本进行核定,分三年按40%、30%、30%的比例兑现奖励。

产业概况:                    自2003年开发建设以来,临港地区很快成为航空航天领域的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始终坚持“体现国家战略、体现上海优势、体现国际竞争力"。多年来,临港始终把推动航空产业发展、打造航空产业生态作为重要方向。在飞机制造展、打造航空产业生态作为重要方向。在飞机制造产业领域,先后引进了中航商用航空发动机、上海交通大学航空发动机研究院、微小卫星工程中心等龙头企业和科研机构,布局了以商用飞机发动机及关键零部件生产制造为核心,涵盖航空新材料、机载设备、环控、维修改装和航空服务等产业的航空产业集群。

随着上飞装备二期项目的启动,必将有力提升临港飞机产业的智能制造水平,凸显临港航空产业在全市产业布局的集中度和显示度。

临港新片区成立后,在浦东国际机场南侧区域24.7平方公里范围内提出总体开发方案。按照计划,该区域将发展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和创新力、世界一流的以航空产业为核心的国际前沿新兴产业引领区。到2030年,产值达到千亿元,吸引一流企业100-150家,集聚各类人才超3万人。到2035年,产值达到2000亿元,吸引企业200-300家,集聚各类人才5万人。

投资优势:                    临港新片区作为国际航空产业资源配置的战略新高地,世界级航空产业经济总量将持续跃升。

临港新片区将构建一批民用飞机关键技术和核心零部件的研发与创新平台、航空电子和航空发动机研发与转化功能型平台、民机新材料与产品试验验证平台等,世界级科技创新功能将得到强化提升;                    各类科研、制造、物流和跨国总部等世界级一流行业龙头企业集聚,航空产业及相关各类科研人员、工程师、高技能人才等优秀人才纷至沓来,除了为临港新片区航空航天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外,还将为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民用航空产业基地提供有力的保障和支撑。

产业政策:                    针对航空航天产业,临港新片区发布《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集聚发展航空航天产业若干措施》,共10条支持措施。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