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优势: 自2003年临港启动发展后,次年上海市政府便将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列入到重要发展的产业体系中,并自2004年便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支持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组建上海集成电路装备材料基金,以政策资金为引导,集中政策资源和社会资本,以吸引更多的优秀企业落户临港,推动集成电路产业在临港的加速度发展。
2019年,《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总体方案》明确,临港新片区将建立以关键核心技术为突破口的前沿产业集群。建设集成电路综合性产业基地,优化进口料件全程保税监管模式,支持跨国公司设立离岸研发和制造中心,推动核心芯片、特色工艺、关键装备和基础材料等重点领域发展。
2020年5月制定的《临港新片区集成电路产业五年发展规划》中明确,集成电路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核心和基础,也是临港新片区着力打造的四大前沿产业集群之一。临港新片区将进一步提升临港新片区集成电路产业能级,推动更多集成电路产业资源和创新要素向临港集聚,建设世界级的“东方芯港”。这进一步拓展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空间,提升产业承载能力。已规划布局包括上海国微EDA研发中心、上海临港电力电子研究院、上海微技术工研院化合物半导体创新研究平台等在内的一批重大平台,临港新片区集成电路产业创新策源能力进一步增强。
临港新片区成立了总额1000亿元的新片区专项发展基金,总额100亿元、首期50亿元的上海集成电路装备材料产业基金以及53亿元上海超越摩尔产业基金等,积极引导社会资源投入临港新片区集成电路产业发展。
产业概况: 临港地区自2003年启动建设以来,始终坚持产业开发、基础设施、城镇建设、生态环境、产城融合"五位一体"全面发展的发展战略。集成电路产业做为信息技术产业的粮食,也是临港过去17年发展过程中重要的产业之一,尤其在2017年,原临港地区明确提出“2+3+4"的产业布局。其中4就是四大产业,而集成电路是当时临港集中力量发展的四大产业之首。集成电路上接人工智能、信息软件等研究领域,下启智能装备、航空航天等制造领域,是产业布局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2019年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落成后,依据中央要求,新片区的发展要聚焦四个重点领域:一、发展新型国际贸易;二、建设全球航运枢纽;三、拓展跨境金融服务;四、建设具有国际市场竞争力的开放型产业体系。
临港新片区集成电路产业以发展装备、材料业为起点,产业链不断扩展、完善。临港新片区承接国家战略需求,积极对接“卡脖子"技术产业化落地项目,已在EDA工具、大硅片、光刻胶、新型存储等领域实现突破,补齐上海集成电路产业链短板。
目前,临港新片区已引进华大、新异、图宏、格科、中微、寒武纪、科大讯飞等40余家行业标杆企业,初步形成了覆盖芯片设计、特色工艺制造、新型存储、第三代半导体、封装测试以及装备、材料等环节的集成电路全产业链生态体系。
临港新片区围绕重点项目实施精准招商,已落地项目协议投资金额累计超1000亿元,其中投资额100亿以上重点项目3项。到2025 年,园区集成电路产业规模突破1000亿元,占到全市20%。
产业政策: 临港新片区管委会于2019年10月发布了促进产业发展的16条政策和集聚发展四大重点产业的40条支持措施(简称“1+4"产业政策),对集成电路企业的项目建设、规模发展、企业并购、设备购买、研发投入、EDA/IP购买、企业流片、测试验证、推广应用以及生产性用电等给予全方位支持,临港新片区已成为国内集成电路产业政策最优的地区之一。
招商重点: 具有国内外重大影响力的集成电路企业设立研发中心和投资产业化项目;集成电路产业的跨国公司设立离岸研发中心和制造中心;企业申请获得国家级和上海市级集成电路重大专项并对扶持资金予以配套;